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,其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。然而,在电梯日常使用过程中,因维护保养不当、技术操作失误等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。特别是在一些维保服务不规范的企业中,甚至出现过“电梯保养后突然下坠”的极端案例,给乘客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。
以佛山某小区为例,2023年曾发生一起电梯在完成保养工作不久后突发下坠事件,造成多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。该事件一经曝光,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电梯维保质量与监管机制的强烈关注。那么,当电梯在保养后出现异常,尤其是发生下坠现象时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?又该如何从源头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?
首先,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常识:电梯保养不是简单地擦擦油、紧螺丝,而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服务。正规的电梯维保公司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,并配备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业技术人员。他们在保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厂家要求,对电梯的曳引系统、制动装置、控制系统、门锁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。
而在上述佛山事件中,初步调查显示,维保公司在保养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操作,包括未按规程测试制动器制动力矩、更换配件后未进行载荷试验、记录数据造假等问题。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电梯在后续运行中出现失控下坠的危险状况。
那么,一旦遇到电梯在保养后出现下坠情况,我们应如何应对呢?
当发现电梯运行异常,如出现剧烈震动、异响、停层不准、突然加速或减速等情况时,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(如有),并通过轿厢内的紧急呼叫装置联系物业或维保单位。若已发生电梯下坠并造成人员被困或受伤,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,并通知120急救中心到场救援。
物业公司或维保单位接到报告后,应立即启动电梯事故应急预案,组织具备资质的救援人员携带专用工具赶赴现场。在实施救援前,必须切断电梯主电源,确认轿厢位置,并采用标准流程进行盘车操作,确保被困人员安全脱困。切勿擅自强行开门或使用非专业手段施救,以免造成二次伤害。
事故发生后,现场相关人员应尽量保持电梯原状,不得擅自移动或修复设备,以便监管部门和技术专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。同时,应如实向市场监管部门、应急管理部门及电梯检验机构提供维保记录、监控视频、维修日志等相关资料,积极配合调查取证。
经调查认定为维保责任事故的,相关维保公司应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,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、接受行政处罚乃至吊销经营许可。同时,涉事单位应全面排查其他项目中的安全隐患,强化员工培训,完善内部管理制度,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。
为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电梯安全管理:
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电梯维保市场的监管力度,定期开展专项检查,严厉打击无证上岗、虚假维保、偷工减料等违法行为。推动建立电梯安全信用评价体系,将维保质量纳入企业信用记录,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。
鼓励使用单位安装电梯远程监测系统,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。通过物联网技术,可提前预警潜在故障,提高维保效率,降低安全风险。
物业单位应加强对业主和乘用人员的安全知识宣传,普及电梯正确使用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例如,不在电梯内蹦跳、超载运行,遇险时保持冷静、及时求助等。
总之,电梯安全关系千家万户,维保质量至关重要。对于“电梯保养后突然下坠”这类事件,我们既要重视应急处置,更要注重源头治理。只有通过政府监管、企业自律、社会监督、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,才能真正构建起电梯安全运行的坚固防线。
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,选择电梯维保公司时,务必核实其资质信息和服务口碑,优先选择信誉良好、技术过硬的专业机构,为自己和家人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。
Copyright © 2022-2025 广东憬辉楼宇设备有限公司